期刊导读

地质学论文_基于深反射地震剖面的沂沭断裂带岩

发布时间 | 2021-12-12

文章目录

1 地质背景

2 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

2.1 地震剖面布设

2.2 数据采集

2.3 数据处理和剖面速度结构

3 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地震波组特征

3.1 地壳反射结构

3.2 莫霍面特征

3.3 岩石圈地幔的反射特征

4 讨论

5 结论

文章摘要:为揭示沂沭断裂带深部结构及发生-发展过程,查清断裂切割深度及对岩石圈地幔的破坏,探讨沂沭断裂带的构造组合样式、运动方式、地壳稳定性及其对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研究团队于2019年在沂沭断裂带南段沂南-莒县附近布设了一条长约60 km的深反射地震剖面,系统采集了沂沭断裂带和两侧地块的地震数据,对沂沭断裂带深部岩石圈精细结构进行了解剖。结果显示,该区岩石圈结构在横向上表现为以沂沭断裂带为界的块状结构特征,地壳厚度约30.8~39.5 km;莫霍面总体呈西浅东深态势,并被西倾的沂水-汤头断裂(F2)和昌邑-大店断裂(F4)错断,垂直落差达10.5 km。与浅部"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组合样式不同的是,沂沭断裂带在深部剖面上表现为由沂水-汤头断裂(F2)和昌邑-大店断裂(F4)向上延伸与分叉散开的多条断裂组成"双枝状"构造组合样式。断裂带内被断层切割的界面反射波多呈向上的拱弧形,其构造形迹具有伸展、挤压和走滑并存的特征,推断这些界面为层间滑脱构造,它们指示了沂沭断裂带"多层滑移"构造运动方式。该断裂带不仅切穿了近地表、壳内地质界面,F2、F4断裂还向下切割莫霍面,深入岩石圈地幔,是深达地幔的深大断裂构造带,为地幔热物质的上涌提供了通道,对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和内生成矿具有控制作用。地震剖面西端的铜井金矿成矿与沿F2断裂上侵的铜井杂岩体关系密切;剖面东端的火山机构保存完整,没有明显构造破坏痕迹,据此认为沂沭断裂带左行走滑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青山期以前,其后水平滑移量应不大。从区域地质分布及地震反演结果看,昌邑-大店断裂(F4)明显将山东省分割为鲁西和鲁东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因此将其作为区域地质构造分界线是合理的。本项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沂沭断裂带深、浅部结构的认识,为分析研究沂沭断裂带的深部过程和浅部构造响应及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资料约束。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21052

论文分类号:P542;P315.2


上一篇:地质学论文_在西北探出个好模样——记李四光地
下一篇:情注青山不言悔——记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